時間管理不可否認很重要,所以市面上有許多時間管理相關的書籍及文章,但做好時間管理就等於有效率嗎?那可就不一定了!時間管理只是效率的其中一環,真正的效率還必須考量到「成果」,也就是效率管理=成果產出 / 時間投入,若你想成為出色的職場工作者、團隊及企業領導人,你應該升級自我觀念並加以注重「效率管理」,而非「時間管理」。
效率管理VS時間管理有哪些明顯不同:
- 時間管理重視工作過程,而效率管理強調目標達成
- 時間管理重視時間控管,而效率管理在乎專注力提升
- 時間管理重視工時分配,而效率管理著重工作品質
有許多時間管理的方法並非不好,但若加以調整,即可讓你的效率大幅提升,比方來說,大家都熟知的時間管理四象限,也就是將你的待辦事項分類為:重要且緊急、重要不緊急、不重要但緊急、不重要且不緊急等四類,這樣就可以將你的待辦事項進行有效的排序。

時間管理的盲點
但問題來了,如果本月輪到你擔任公司慶生會的主辦人,你應該要擺在哪一個象限? 還有例行的公司月會呢? 有一些非你職務內重要的事情,卻又是被交代必須負責的活動,該擺在哪裡? 若你採取傳統的四象限管理法,可能會造成花了很長時間思考,要放在哪個象限,反而造成時間的浪費、工作效率的下降,結果本末倒置。
突破盲點,效率管理這樣做
曾於軟體業界從事多年營運暨專案管理工作,高峰時期一次管理80人團隊的蔡瀚德老師, 直接分享他的效率管理方法之一,也就是「加強版的時間管理四象限」(請見圖2),在這四個分類之外,加上一個「當辦事項」,前面提到的慶生會、月會,都是無法棄辦的事情,就直接劃分到這裡,避免花過多時間思考,然後再搭配1-3-5日程表 (請見圖3),確保你每天的工作行程,保持在專注的軌道上,且能讓你有效率的完成優序1、2的工作,如此一來,你的工作效率與產出都能大大提升。


效率管理好辦法- 1-3-5日程表
將工作事項歸類完畢,就可以運用1-3-5日程表,安排每天的工作行程,所謂的1就是重要但不緊急只安排一項,3就是重要且緊急最多三項,也就代表你每天至少都會完成三件重要且緊急的事情,但要求自己每一項皆在一小時的時間把它完成,而5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當辦事項,這些跑不掉又必須負責或參加的事項一天盡量只安排5項,總時間也不超過3小時! 如此一來,就不會造成不緊急的事情變成緊急,當辦事項該做卻沒做好等問題。
一昧填滿行事曆,容易變成瞎忙
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‧杜拉克認為「效率是一種習慣」。想成為高效率的工作者,確實須培養正確的工作習慣,而非只是一味追求將你的行事曆填滿的表面忙碌,而是更應該提升你的工作專注度,提高你的效率管理。
最後,請大家仔細檢視一下自己的工作分配,你是用「時間」管理「目標」,還是用「目標」管理「時間」呢?
領悟這一點,一定可以升級成為更進階的職場工作者(握拳)
延伸閱讀 – 個人執行力 ≠ 團隊執行力
沒錯,除了時間管理,團隊執行能力還有這一個大迷思!在忙碌的工作日常,領導者很容易認為管理時間、管理團隊沒有太大困難,也容易陷入管理迷思,團隊如何目標一致,並促進團隊展現真正的執行能力,有非常多的眉角在其中!請大家鎖定TibaMe Blog的後續分享!
或者可以直接透過兩門共計8小時課程,精華濃縮蔡瀚德老師在職場上20年的實戰管理經驗,短期內快速提升你的工作職場能力與團隊領導能力!
職場力提升好課一:工作效率達人養成術

透過此課,你將學會…
- 學會時間管理與效率管理,提升執行力工作更順利!
- 讓你的時間能更有效運用,改善你的日常工作效率
- 改變你的工作習慣,你的工作專注力更聚焦在有意義的事情上
- 養成你的高效執行力習慣,讓你告別瞎忙沒效率的標籤
職場力提升好課二:巧用PDCA 優化團隊效率

透過此課,你將學會…
- 讓你的組織運作更加有效率,徹底提升組織效率
- 讓團隊上下價值更一致,團隊朝向同一目標前進
- 直接抓準專案執行眉角,讓你的專案推動更順暢
- 檢視過去的專案執行狀況,讓組織真正落實管理
- 以過去經驗為師,讓你的團隊持續不斷學習進步
- 依照PDCA 循環檢查團隊執行力,找出問題環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