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能性技巧誤區,你犯了多少?

by YP Liang
技能性技巧誤區,你犯了多少?

當我們在學習一項新技能時,是否有發覺,有些人就是學的比較快,有些人則會慢了一些,有的人有機會深化並應用,有的人卻一直停留在表層。

而我們卻常常以他可能比較有天份,悄悄地帶過,忽略一些學習的本質與技巧,我們將在以下著重於技巧面,談談大家常犯的學習誤區,你是不是也中了幾個?


理解萬全才上手

「我還沒準備好…」無論是考試,還是面試,是不是常常聽到這樣子的敘述,但學習上其實也是,當我們想要進入一個領域時,總是要判斷是否符合趨勢、這個架構好不好學,一旦過多,在實際動手前,會投入過量的時間和精力,即想全部弄懂之後再運用這個技能。

例如,在學習Excel時,看大量的操作指令、觀看長達好幾小時的教學影片,雖然這樣的方法可以對於概念性知識全面瞭解,但弊端卻非常明顯:缺少實際演練,導致對知識一知半解、大量學習內容,一時間不會被用上,甚至有些內容,好幾年都用不上,從上一篇功利學習的角度,浪費了大量時間與精力。


不經理論指導直接上手

同樣以學習Excel為例,如果你直接打開Excel,自己到處點點看,慢慢摸索怎麼使用,雖然上手簡單,但也是有所缺點:憑經驗嘗試,導致浪費時間與力氣在不必要的試錯上,如果以這樣的方式摸縮出一套操作方法,可能會是效率低的方式。


靠直覺而非專業

說來奇怪,人們常常存在的認知偏差與盲區,但又在剛學習技能時,靠直覺行事,而不是選擇想對應成熟的框架或理論。


這樣的場景你熟悉嗎?

我們要制定下半年度策略!目標3億!」一句沒來由。好像一拍腦袋,策略目標就出來一樣,在分析客戶需求時,也不是用需求模型,而是說著我覺得客戶不會想要這個,他想要那個。

要加強某條軟體產品線,下半年系統50%的排程要給它,但卻沒有經過分析,而是單靠經驗與直覺,或許經驗有時候管用,但當創新、競爭對手,甚至整個時代的變遷速度,來得比想像中快時,沒經過判斷的經驗可能會成為你最致命的絆腳石。

死搬理論,不知變通及改進

一提市場分析就是PEST、SWOT分析,哪怕每次做出來都是如此高大上,卻無法落地,或是做改進,今天任何理論框架,都需具備彈性及優化,今天再電子商務的行銷與內容媒體的行銷,會相同嗎?在分析時,考慮產業、時空背景,並優化改進。


一直重複無細節改進

這是上班族的夢魘,一旦接受完教育訓練,加上自己的彈性,每天的行程彷彿日復一日,像卓別林眼中,工業革命生產線上的工人一樣,做著一樣的工作,吃著一樣的午餐,下班看著一樣的路,直接問一句:你覺得這樣會進步嗎?

在刻意練習當中:是要建立一個更強大的心理表徵來思考問題,而刻意練習是迄今為止最強大最高效的訓練方式。即在思考事物時,新手和專家看問題的深度和高度絕對有所差別,專業選手和業餘選手之間的本質區別,並不在於掌握技能的熟練程度,而在於是否掌握了結構、套路或是說洞見洞察。我們常說熟能生巧,一旦技能「熟」到不用想就「巧」的份上,也許你在這個領域的水準也就戛然而止了。研究表明,一旦動作達到「自動化」的程度,即使再多練幾年,也不會有什麼進步。

舉個例子:我這輩子最愛打鋼珠,為什麼我打了10年,都沒有成為打鋼珠專家一炮而紅?經驗會讓你掉進不思進取的舒適區,卻並不能讓你成為更優秀的人。

再一個例子:比如婚姻專家。頂級的婚姻專家只需要15分鐘,就能看出一對夫妻未來是否幸福。他們靠的不是經驗,而是套路、洞見與洞察:他們會集中判斷夫妻間是否存在一方鄙視對方的現象。

刻意練習者的成功公式:
成功=核心演算法(套路)*大量重複動作。

低水準的重複練習確實能帶來熟練的技能,但同時會讓人沉湎於技能帶來的自滿中,不再進步,不再思考,甚至變得麻木。


推薦你技能性技巧學習步驟

1、基本了解

台灣知名講師 – 憲哥,有本著作,書名就叫做:人生準備40%就衝了!正如書名,不必等到全盤瞭解,唯須做到三件事:明確學習目標與目的,檢視基本學習資料,描繪學習這個技能的框架架構或是路徑規劃。任何是在有框架的協助下,都能快速建構自己的思維框架,你可以:請教有經驗的專家、上網搜尋相關資料、廣泛並深入閱讀書籍。


2、快速入門

跟著框架與專家熟悉技能,你要知道,學習最大的敵人之一就是「複雜」,許多技能知識非常驚人,可能好幾年都學不完,例如物理學,如果一下子就想全部搞懂,會造成學習效率低落,還會打擊自己的信心,因此,學習一項技能時,最好能從最簡單,最常用的內容入手,在工作或實務中一點一滴的深化,或將「技能」拆解分化,舉例拿筷子這件事,第一:先比出前三指,第二:將一根筷子置於食指根部及中指側面,第三:中指和大拇指輕壓筷子上,最後,再將第二根筷子置於虎口及無名指上方。而訣竅就是無名指與大拇指是固定不動,而食指與中指帶動筷子,其實華人社會,不會拿筷子的人多的是,而多數人根本沒有掌握「學習」與「改變」的竅門和心理。


3、進化深化

經過以上步驟,基本上你已經能應付一些緊急任務,功利性學習法,有助於迅速上手,並輸出工作急需的成果,在每一次應用時,都能有意識地去練習所欠缺或上不熟的地方,然後逐步深化精煉精熟,並質疑改進:在應用時,先前搜索的理論或是經驗,可能會需要調整,這就是必須迭代進化的關鍵,打造自己的思維框架,讓自我不斷地升級。


4、自然重複

在知識管理上,當你能夠將外顯知識內隱化,即不自覺你能夠使用於生活,比如說:當你在餐廳需要一杯水,而服務生馬上走來,倒了個剛好八分滿,你下意識說了 Thank you,這並非我們母語,但在情境下已經習慣成自然,或是當內隱知識外顯化時,就能夠有架構,甚至準備下一次的升級進化,比如說:傳統上,廚師學徒,都得打掃洗碗,跟在師傅旁邊,偷看師傅的技巧、學習,已磨練底蘊,但現在,師傅能夠將腦子裡的料理程序化,製成食譜,即使你不用跟在老師傅旁邊,也能做出相似的菜色。

能夠自然重複後,切記「刻意練習」,研究自我套路,提升專研並將知識技能結構化、外顯化,利用一切的方法,將技能「升級」。


助你避開學習誤區:專業業界師資,教練式帶領

在學習時,最好避開誤區的方法,除了有意識的閃避地雷,或是跟著學習步驟前進,你還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跟隨有深度教學經驗老師的上課步驟與節奏。

緯育TibaMe的課程皆為業界的專業師資,不同一般技術型課程淪為理論,而是在業界實用的技術,以及業界經驗大公開,並且老師將會手把手帶領,一步一步教會你實作實操,若有錯誤或方向不正確,即時提醒,引導式學習,不斷重複讓你可以將技能與知識帶著走一輩子!

分享這篇文章:
0 留言
0

您也許會喜歡

發佈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