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培訓達人楊田林老師 解析帶領體驗遊戲的 四個難五個好

by TibaMe小編
善用遊戲 活化教育

作者:楊田林老師 編輯:TibaMe行銷團隊

體驗遊戲很容易炒熱氣氛,很有吸引力, 體驗遊戲能寓教於樂,學員也能從遊戲活動中學到意義與啟發,這是一舉多得的事。 但是,帶領體驗遊戲,總有幾個難、幾個好:

楊田林老師_內訓課程畫面

1. 帶領遊戲難 體驗領遊戲,易學難精。有些遊戲很簡單,但是比較複雜.有深度的遊戲,操做就需要更多的細膩手法。帶領者必須認清:帶領體驗遊戲,不是帶領團康活動。

2. 帶領討論難 活動結束後,一般老師都會帶領大家分享心得。 此時,意識會談「ORID」的帶領功夫就會見真章。 意識會談是內功,沒有專注傾聽回應的功力,分享討論就只是心得分享而已,不容易 有深度,就只是「有分享的團康」而已。

3. 有深度的分享難 剛剛提到,活動後的分享,老師若是停留在表象分享,無法深課切入遊戲活動背後的 深層意涵,那就可惜了。 帶領深度對話,老師必須有真才實學,有深度傾聽回應功力才能回應,才能借力使 力,才有辦法歸納整合。

4. 連結組織真實狀況難 遊戲活動,只是藥引子,只是引起動機。 藉著遊戲,來隱喻公司的狀況,如果能分享討論到這裡,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了。 接下來,要如何跟組織真實狀況連結,進而解決這些組織問題。 這才是考驗老師的真功夫,這就更難了。

坦白說,如果能做到第3點「有深度的分享」,我覺得就已經非常,非常棒了。 要做到第4點,必須看課程性質與課程目標。這是屬於治療型的團隊共識。 有些老師因為沒有能力帶領深度對談,所以在共識營中,一個遊戲接著一個遊戲,把課程氣氛炒得很熱鬧。但活動後的分享很短暫,也不深入,這是很可惜的。

相反的,帶領體驗遊戲同時擁有以下 5 大好處:

1. 玩耍是人類的天性 課程中帶領遊戲,符合人的天性,吸引力高,很受大家歡迎。

2. 體驗遊戲可以提高學習專注力 現在是視覺圖像時代,年輕人從小在電動遊戲中長大。被3C產品制約,很容易分心,不容易專注。體驗遊戲可以提高大家上課的專注力。

3. 體驗遊戲是人生工作的縮影 許多團隊體驗遊戲,是把組織與人生所面臨的狀況,模擬成遊戲型態,所以,好的遊戲是有很棒的意義性與教育性。透過體驗遊戲操作,可以讓學員快速理解工作與人生的種種情境,寓教於樂,成本低廉,效益宏大。

4. 體驗遊戲可以真實反應人性 一般課程中,老師操作提問回答,小組討論,個案研討…這些手法可以學到知識技能,也可以從表達中也可以折射出個人價值觀。但是,口語表達很容易包裝,有時會有客套與虛假。但是透過體驗遊戲,大量的競賽與肢體操作,會讓一個人無意中顯露出真性情,更可以看出成員與團隊組織氣氛的真實面貌。

5. 老師可以借力使力 由於體驗遊戲生動有趣,可以讓個人價值觀.性格與組織團隊氣氛真實顯露。有經驗的老師可以藉機掌握團隊與個人狀況,利用遊戲後的團體會談,借力使力,讓學員有更深的反思,回扣到工作與人生,深化遊戲的意義性與教育性,也提高了教學效益。

新手老師,經驗不多,可以理解,這樣操做還OK。 若是資深老師帶領經驗多了,我建議要減少活動量,增加學員的分享時間,這樣課程的深度,厚度才會增加,才能回扣到組織真實況。 老師自己的教學功力才會進步,才會提升。 其實,體驗活動只是手段而已。 有的老師把體驗活動操作到極致,由外而內,讓學員的體能,身心,意志力,操練到顛峰狀態,把大家潛能逼出來。進而促進內心的感動與啟發,類似海軍陸戰隊或潛能激發訓練,這是最常見的的共識營,上課效果很好。 也有的老師把體驗活動當做活化課程的暖身操,當做討論的媒 介,重點放在啟發學員內在心靈,由內而外,讓大家真誠對話,促成彼此了解,諒解,進而互相支持鼓勵,也會因氣氛的融洽,甚至化解多年誤會,而感動落淚,以後更能真心團結合作。

學習更多帶領遊戲的方法與心法

           
善用遊戲 活化教育

您也許會喜歡

發佈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